你的位置:凯云体育怎么进不去 > 新闻动态 > 命题作文的审题 (中学高中写作讲义之一)_标题_文体_题目
命题作文的审题 (中学高中写作讲义之一)_标题_文体_题目
发布日期:2025-08-19 04:39    点击次数:113

一. 审题的重要性: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所以很重要,无论是命题作文,或是其他方式的作文,审题都是关系到一篇作文成败的大问题,审题并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审错题就会写错文章,审题时犯了片面性的毛病,文章也必然写的不全面,所以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审题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从标题的几个字,就可以挖掘出它所包含或暗示的许多问题。

很多人没有全面、深刻地理解题意,就匆匆下笔,结果是离题、偏题、跑题,不知其所云。例如:例如:1980年高考作文题《读《画蛋》有感》,从《画蛋》的原文来看,给人以强烈启示的是“苦练基本功,强调打基础”,其他的如“从严师出高徒”谈感想的也可以。但有的人不注意“紧扣原文发表感想”的要求,或大谈社会风气问题,或立意为“要理解事物的本质”,“不怕艰苦”,“要善于一分为二地分析事物”等等,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可见下笔之前,先要充分理解题意。又某省中专招生考试时出了个《在烈日下》,四万考生中又百分之六十的人跑了题,有一部分人写成了议论文,在写记叙文当中,有许多人写成“在纪念烈士的日子里”,还有写成“在党的关怀下”,五花八门,是没见过“烈日”这个词吗?不是,他们怎么敢相信“烈日”就是指那个炎热的太阳,“在炎热的太阳下”,也会是个作文题。

二. 标题的种类:

展开剩余86%

标题本来没有固定的规则,但吸引读者,鲜明醒目,突出主题,明确周延,却是任何形式的标题,都应具有的特点:

1. 标题就是题旨,标题把中心思想标出来,议论文多半用之,有的散文也用,如《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2. 把内容和题材概括为标题,散文和小说多半是这样,有的以事为主,有的以人为主,如《母亲的回忆》、《大渡河畔英雄多》,这些标题,有的以事为主,有的以人为主;

3. 较为复杂,有的从修辞角度着眼,有的是暗示题旨,有的采取作品中的一句话,有的则提出问题等等。总之,都是间接的标题,不看文章是不易理解的,大家习惯称它是文学的标题,小说多用这样的标题,散文也用。如《白杨礼赞》、《谁是最可爱的人》、《文学和出汗》、《不能走那条路》;

4. 文章内容的性质和题材为标题,多半是宣言,文告,讲演词等应用文章,如《政府工作报告》、《悼列宁》、《雷锋日记》等等。

三. 审题的目的:

1. 辩文体:

要认真琢磨题目所要求采用的文体。有些题目前或后加了注意事项,其中往往规定了对习作文体的要求或限制,如“写一篇记叙文”这是对文体的要求,“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读了这一段文字,做一些评论”这也是对文体的要求。又如:“不得用诗歌(或曲艺)形式写”或“不能用改写、扩写的形式”等等,则是明确提出了对某种文体的限制,有一类文题目本身含有文体的标志。比较易于辨别所应采取的文体,如“从……谈起;由…想到的,……的启示,评、论、说、谈、批、驳、有感……”等题目,应该按议论文来写;如题目中带有“记、叙、回忆、怀念……”等字样,应该用记叙文的文体写,有些文体是表示一个完整判断的句子,如“自学是成才之路”,“天才出于勤奋”等等,这是需要加以论证说明的,应按议论文的路子写。有一些文题是一个疑问的句子,如“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等等,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习作者认真作答,自然也应该按照议论文来写。有些文题,即可用这种文体,也可用那种文体来写,如果题目没有识别标志,就要从题目内容上加以辨别,通过题目所涉及的事物来辨别。如涉及的是具体的人、物、事、地、时要写记叙文,如“童年片段”,“老队长”等等。题目涉及比较抽象的道理、问题,要写议论文,如:“谈红与专”等等。

2. 找重点:

只有找到了题意的重点,把握了中心,才能适当选材布局,突出重点,突出主题。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不能中心突出,有人把这个重点叫“题眼”。可见,找重点是审题的关键。如“不知足,才常乐”这一题目,是从“知足常乐”这一古谚语翻出新意思,因而命题本身就标志了作文的中心意思(论点),全文就围绕这一论点,着重议论说“知足”是什么,“常乐”是什么,正面议论为什么“不知足”才能“常乐”,反面论证为什么“知足”却不能“常乐”,这就需要运用事理、论据和事例证据,结合亲身经历的实例,来加以论证。又如“我们的生活充满欢笑”一题,主语部分是“我们的生活”,谓语部分则是“充满欢笑”,命题的意图显然是要求作者善于着眼于我们的生活从哪些方面是充满欢笑的,有哪些具体事例可以表明,需要一一叙说出来,这样对今天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讴歌、赞美这一中心意思,也就不难突现出来了。如果是用一个或几个短语做题目的,要特别注意题中修饰性的、限制性的词语,如“难忘的童年岁月”“在红旗下宣誓、成长、战斗”这类作文题,“难忘的童年,在红旗下”等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体现了命题的特殊要求,应予以重视。要拿它作为决定习作取材范围与中心思想的依据。有些题目比较特殊,如“路”、“桥”、“园丁”、“美”等,除了理解它的含义外,还要注意它是否具有引申义、象征义,以此来确定中心思想。如“我同爸爸比童年”,中点应在“比”上,应比一比不同在哪里,原因是什么?重点一般在题目上可以找出来,但是,也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表示出来,而要求自己去体会。如“在红旗下”中点是什么呢?可以在红旗下战斗,在红旗下宣誓,在红旗下成长等,前两者是指实物,后者则是象征意义的,象征新中国,象征新社会,这几种情况都可以写,当然重点也就不同了,要根据自己的体会来确定重点。

3. 明确范围:

(1) 明确人事范围:

搞清楚这个题目是要求写人的,还是要求写事的。写人的如“新同学”,“我最敬爱的老师”;写事的如“补课”,“一件小事”。因为写人总得有活动,所以写人的也要写事,不过以写人为主,而事情是人干的,所以写事也要写到人,不过以写事为主。

(2) 明确人称范围:

如果是要求写人的题目,还要考虑一下,是要求写自己,还是要求写别人,写自己的题目。如“拔河比赛给我的启示”,“我在新的一年里”。写别人的题目如:“他象雷锋同志那样”,“怀念”有的题目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如“早晨”,“在沸腾的日子里”,写自己和包括自己在内的用第一人称,用代词“我”或“我们”,写别人的用第三人称,用代词“他”或“他们”,但选定了人称后,前后要一贯,不能一忽儿“我”,一忽儿“我们”,又一忽儿“他”,一忽儿“他”们。

(3) 明确时间范围:

写人写事,还要注意题目规定的时间范围,是写过去,还是写现在或将来,写过去的,如“难忘的一天”,“我的家史”,写现在的,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写将来的,如“我的理想”“奔向二千年”。但这三种情况是互相联系的,写过去的,虽以回顾为主,写将来的,虽以展望为主,却都要立足现实,从现实出发来写。

(4) 明确空间范围:

根据题目限制空间的范围,写人写事,还要注意题目规定的空间范围。比如题目“上学路上”,那空间范围就限制在“路上”,作文时就不能写“校内”或“家里”发生的事。同样,题目如果是“登山” ,那么空间范围就限制在“山”,要扣紧“山”。具体地记叙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过程,不能脱离“山”本身,大写特写登上山顶以后,所看到的远处的景色。

(5) 明确数量范围:

根据题目限定数量范围,如“记先进人物二三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二三事”一定是写几件事,“一件事”就只能写一件事。否则,就不合题目的数量限制了。当然,不论是写“一件事”,还是“二三事”,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它们是一个中心问题的不同侧面。

四. 审题的方法:

1. 运用分析的方法审题:

从文字结构入手,字斟句酌,对题目的词语和句法进行分析来审题。如“记我在寒假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主要成分是“记……事”,动宾结构,“记”指明了题目所要求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事”是题目所要求的文章的基本内容。再进一步分析又知道,这个题目对于要写的“事”,还有种种修饰词语作限制,在数量上限于“一件”,在时间上限于“寒假中”,在人称上限于“我”,而且“事”前面有个定语“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前面还有个程度副词“最”。所以,这些就是题目所限定的取材范围,重点是“最有意义的”。

知道文体和题目所要求的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及种种词语的修饰及限制。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审题:

即拟出若干个相似的题目,加以比较来审题。例如“记一位积极向雷锋学习的好学生”,相类似的题目就有“记一位雷锋式的好学生”和“雷锋事迹教育了我”把这三个题目一比较就知道,前两题的相同点是要记一个学生,这个好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都是学习了雷锋事迹的结果,但前一题只要求通过一两件典型事例,记叙这个学生,如何积极学习雷锋的,后一题要求记一个“雷锋式”的好学生,这就要求写他的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都像雷锋那样的事迹,要求比较高。第三题则重在“教育了我”,着眼于“我”的进步。通过比较,使我们明白相类似的题目间的细微差别,题目也就审清了。

再如“风”,可以描写自然界的“风”,重在写景,(亦可结合抒情),但也可用“风”来比喻社会生活中的“风尚、风气”,写成说理性的文章,选用有关事例来表明要树新风,革时弊的思想观点。自然,还可以有第三种设想,把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两种“风”结合起来,从自然界的“风”,说到社会生活的“风”,这几种不同的写作设想,通过比较,不妨选择其中自己最能写好的一种来写。

除了审查题目外,还要注意命题作文时,提出什么要求,紧跟形势,思想正确,内容充实,层次分明,书写整洁,正确使用标点。这样也要列入审题范畴,并且要努力做到。

总之,审题很重要,如果忽视了,或审错题目,就文不对题,降低文章质量,但是又不要把审题看得很神秘,以为审题决定一切。例如“我的理想”题目很浅显明白,肯定是写我,不是写别人,肯定是说理想,不是说别的。

发布于:北京市

相关资讯